•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2020、2021科技版)收录期刊
  • SCOPUS, DOAJ, EBSCO, JST, CA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7卷  第4期

目次
目次
2016, 37(4).
摘要(609) PDF(192)
摘要:
综合评述
微波加热在干燥过程中的研究现状
廖雪峰, 刘钱钱, 陈晋, 胡途, 张利波, 陈菓, 彭金辉
2016, 37(4).
摘要(654) PDF(26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微波加热干燥的原理和主要特点,对目前微波干燥技术在矿冶、材料和化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微波工业应用实践进行了总结。文献结果表明:微波加热由于其独特的选择性介电加热,被广泛应用于矿石预处理、矿物脱水、材料制备、煤炭干燥等工业生产;与传统法相比,微波干燥具有选择性加热、脱水效率高、能耗低以及改善物料性能等优势。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赵敏捷, 方建军, 李国栋, 张琳, 张铁民
2016, 37(4).
摘要(599) PDF(299)
摘要:
简要介绍了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浮选原理及优缺点,针对该设备的研究进展,从理论研究、计算机模拟及自动化、结构优化研究、机柱联合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分别总结了该设备在金属矿选矿、选煤及非金属矿选矿中的应用情况。指出该设备未来的几个研究方向,同时指出该设备将更广泛地应用于选矿业。
氧化铅锌矿的选矿研究现状及进展
杜五星, 戴惠新, 何东祥, 于慧敏, 陈龙
2016, 37(4).
摘要(685) PDF(262)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硫化铅锌矿的不断减少,对氧化铅锌矿的选别和利用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利用浮选、湿法浸出和联合流程的方法回收氧化铅锌矿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我国自动加球设备现状及发展
张元元, 黄宋魏, 和丽芳, 司绪, 郝鹏宇
2016, 37(4).
摘要(526) PDF(228)
摘要:
自动加球设备是提高球磨机效率的重要设备。本文对我国目前主要的几种自动加球设备的结构、原理、特点和不足进行了介绍,指出了自动加球设备的发展方向,为自动加球设备的开发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钪的资源及回收提取技术发展现状
董方, 高利坤, 陈龙, 王鹏, 马方通
2016, 37(4).
摘要(685) PDF(256)
摘要:
钪属于稀土元素,钪及其化合物性质优异,在照明、合金、陶瓷材料等许多行业应用广泛。我国钪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钪多与其他矿物伴生,少见独立矿物,提取困难,价格昂贵,我国在钪的提取和深加工方面的研究仍较为薄弱,与俄罗斯差距较大。文章总结了钪的资源概况及其用途,根据含钪物料性质的不同分三种类型综述了不同含钪物料中钪的提取方法和实例。根据提钪工艺的现状和进展提出选冶联合是今后提钪工艺发展的方向;湿法冶金工艺要寻找高效助浸剂,提高浸出效率,降低药剂消耗;要寻找更多的钪资源和提钪方法;在提钪的同时综合回收其他有价元素;延长产业链,努力发展钪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拉拉铜矿铼的分布和潜在资源利用意义
罗丽萍, 朱志敏
2016, 37(4).
摘要(733) PDF(294)
摘要:
矿物加工工程
某混合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王显强, 戈保梁, 伏彦雄, 张晋禄, 杨春刚
2016, 37(4).
摘要(795) PDF(209)
摘要:
四川某铜矿含Cu0.77%,Ag8.2g/t,铜矿物以辉铜矿等硫化铜为主,氧化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氧化率为16.88%,其中结合氧化铜占10.39%,属于低品位混合铜矿。针对矿石性质,确定了优先浮选硫化矿再浮选氧化矿的浮选工艺。在适宜的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下,采用一段磨矿,两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的闭路试验流程,最终取得了铜精矿品位为25.76%,回收率为85.74%,含Ag258.21g/t的指标。
甘肃某铜矿选矿新药剂应用研究
徐飞飞, 杨成成
2016, 37(4).
摘要(574) PDF(242)
摘要:
甘肃某铜矿为单一含铜浸染状黄铁矿石,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呈单体解离状态的细粒级铜矿物和黄铜矿富连生体进入尾矿是导致铜矿物损失的主要原因。通过试验研究,在不改变现场生产流程的情况下,采用捕收能力较强的新型药剂D60为捕收剂,小型试验和矿浆样验证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新药剂方案铜回收率较现场药剂方案铜回收率均提高1%以上,可有效提高铜回收率。
某难选金矿的选矿试验研究与工艺流程改造
孙晓华, 霸慧文, 熊馨, 赵玉卿
2016, 37(4).
摘要(875) PDF(280)
摘要:
甘肃某金矿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褐铁矿、辉锑矿。金矿物中24.88%的金以次显微或微细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毒砂等硫化矿物中,10.87%的金以微细包裹体形式赋存于褐铁矿、锑铁矿及石英等脉石矿物中。针对该微细粒浸染含砷含锑的金矿石,通过详细的条件试验及不同流程结构的试验研究,采用浮选+中矿再磨氰化浸出的选矿工艺流程,得金精矿金品位50.21g/t,金总回收率78.81%,实现了较高的金回收率。
金属离子对微细粒锡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宫贵臣, 刘杰, 韩跃新
2016, 37(4).
摘要(555) PDF(277)
摘要:
进行了一系列锡石单矿物试验来探究Fe3 、Cu2 、Pb2 、Mg2 四种金属离子对油酸钠体系中锡石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12范围内Fe3 、Cu2 、Mg2 对锡石具有抑制作用;在pH=2~7.5范围内Pb2 对锡石具有活化效果,在pH=7.5~12范围内Pb2 对锡石也具有抑制作用。接触角检测表明, Fe3 、Cu2 、Mg2 可以阻碍油酸阴离子在锡石表面的吸附,而Pb2 可以增大锡石表面的疏水性。对Fe3 的溶液化学分析显示,在pH=2~3和pH=3~12范围内抑制锡石的主要组分分别是Fe3 和Fe(OH)3(s)。对Pb2 的溶液化学分析显示,在pH=2~7.5范围内Pb2 和PbOH 在锡石表面的吸附使锡石表面活性增加,从而对锡石实现活化。
某低品位难选硫化铜矿的浮选回收
蒋京航, 叶国华, 张新民, 张爽, 林佩佳
2016, 37(4).
摘要(558) PDF(256)
摘要:
云南东川某铜矿,含Cu仅0.65%,其中次生硫化铜占有率达85.6%,铜氧化率9.6%;矿石中黄铁矿含量较高,铜硫分离难度较大,并含有较多的易泥化脉石矿物,属低品位难选硫化铜矿。针对该矿石的性质特点,对其进行了浮选回收研究,结果表明:以CaO作pH调整剂和铜硫分离时的抑制剂、Na2SiO3作分散剂和抑制剂,磨矿细度选择80%-74um较为合适,Na2S一物多用,用量600g/t时可达到较好的沉淀、分散与活化效果,捕收剂优选为PAC,其最佳用量为120g/t。在最佳条件下,采用“一粗-二精-二扫”的闭路流程,获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最终精矿Cu品位和回收率分别达20.12%和90.39%。
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作用机理分析
李治杭, 韩跃新, 李艳军, 高鹏
2016, 37(4).
摘要(605) PDF(252)
摘要:
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DLVO理论计算等方法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浮选行为及表面性质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蛇纹石可浮性较差,六偏磷酸钠可很好地抑制蛇纹石上浮。机理分析表明,六偏磷酸钠通过与蛇纹石表面Mg2 作用吸附于蛇纹石表面,并使其更加亲水,从而达到抑制效果。DLVO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可改变蛇纹石微粒的分散状态。
武山铜矿磨矿介质与矿石力学性质匹配性研究
王肖江, 肖庆飞, 沈传刚, 康怀斌, 李博, 阮华东
2016, 37(4).
摘要(560) PDF(40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研究武山铜矿矿石力学性质确定匹配的磨机球径与球比,有效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的方法。在武山铜矿矿石普氏硬度系数均值为7.8,泊松比均值为0.224的条件下,进行推荐方案Φ100:Φ70:Φ50:Φ30=15:25:30:30和现场介质配比方案Φ100:Φ80:Φ60:Φ40=30:40:20:10的对比磨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推荐方案粗级别( 0.20 mm)产率比现厂方案降低5.76%,磨矿细度(-0.074 mm)、易选级别(0.15~0.019 mm)和可选级别产率(0.20~0.010 mm)产率分别提高了11.17、7.63、3.52个百分点,达到了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的效果。
云南保山矽卡岩型铜铅锌共生矿选矿扩大试验
王晓慧, 梁友伟, 张丽军
2016, 37(4).
摘要(730) PDF(229)
摘要:
在选矿扩大试验条件下对云南保山地区矽卡岩型铜铅锌共生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指标。扩大试验选矿指标为:铜精矿铜品位18.57%,回收率78.04%;铅精矿铅品位67.37%,铅回收率58.26%;锌品位49.11%,锌回收率88.57%。为开发该矿提供了选矿技术依据。
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工艺研究
舒荣波, 陶秀祥, 刘亚川, 程蓉
2016, 37(4).
摘要(585) PDF(264)
摘要:
本试验以国内某超细微难处理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酸性热压氧化工艺研究;分析了温度因素对硫化矿物氧化、元素迁移和金氰化浸出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温度变化可影响黄铁矿和砷黄铁矿氧化反应速率,进而对S、Fe和As元素的迁移状态产生影响。反应温度越高黄铁矿和砷黄铁矿氧化越彻底,有利于金的氰化浸出;完全氧化后金的浸出率约为94%。浮选金精矿中的黄铁矿、砷黄铁矿逐渐氧化转变为砷酸铁盐、铁砷硫硅等多元素共沉物质,未发现有碱式硫酸铁或铁矾物相,反应生成的各种沉淀产物对浸出率无显著影响。
炼焦中煤磨矿浮选试验研究
朱张磊, 李志红, 高建川, 张成安, 樊民强
2016, 37(4).
摘要(620) PDF(231)
摘要:
以屯兰矿选煤厂-3mm粒级重介质分选中煤为试验煤样,采用MiniFlex600 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OLYMPUS BX51显微镜研究了煤样的矿物组成与嵌布特征,并对磨矿后的产品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0.074mm 粒级含量为67.32%时,在捕收剂用量200g/t和起泡剂用量50g/t的条件下,通过一粗一精浮选可回收产率为34.75%,灰分为11.64%的合格精煤。
甘肃某铷多金属矿浮选锂云母选矿试验研究
龙云波, 朱昌洛, 杨磊
2016, 37(4).
摘要(638) PDF(255)
摘要:
冶金工程
部分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岩石样品中的锗
杨小丽, 张勤, 邹棣华, 杨小莉
2016, 37(4).
摘要(516) PDF(218)
摘要:
ICP-MS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等优势,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类型样品的微量痕量超痕量元素测定中。但因其对可溶解固体总量(TDS)有严格的要求,且锗的测定中70Ge受70Zn的干扰,72Ge受72Cl2的干扰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ICP-MS应用于锗的测定。本方法尝试部分溶样,减少待测溶液的可溶解固体总量(TDS),避免采用盐酸带来的质谱干扰,选择合适的同位素,对岩石样品中的锗进行了测定。锗的检出限为0.008μg/g,精密度(RSD)在3.09%~8.98%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4.8%~103.7%之间,能满足岩石样品中锗的准确快速测定。
矿物材料
南非某铬铁矿尾矿选矿试验研究
胡义明, 皇甫明柱, 张永, 刘军, 虞力
2016, 37(4).
摘要(620) PDF(284)
摘要:
南非某铬铁矿尾矿含Cr2O3品位23.07%,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提高该资源的利用率,本文以该铬铁矿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粒级摇床重选工艺流程、全粒级分级重选工艺流程、磨矿单一重选工艺流程和磨矿—分级—重选工艺流程四种方案对该试样进行试验研究,最终磨矿—分级—摇床重选工艺流程可以获得Cr2O3品位46.36%,回收率81.21%的较好指标。
青海某金矿浮选尾矿环保提金试验研究及实践
朱昌河, 明平田, 方宏树, 彭锋
2016, 37(4).
摘要(642) PDF(252)
摘要:
青海某金矿矿石性质属典型的难处理金矿,在生产初期处理混合矿石,浮选回收率较低。基于浮选尾矿矿石性质开展CIL环保提金剂浸出试验研究,环保提金剂浸出生产实践表明,浮选尾矿金的浸出率为53.95%,选矿总回收率达到92.7%,浸出生产成本降低6元/t,年经济效益增加378万元,实现了浮选尾矿环保浸出清洁化生产。
从高铅玻璃中回收氧化铅的试验研究
王宇斌, 彭祥玉, 张小波, 李帅, 朱新峰
2016, 37(4).
摘要(773) PDF(238)
摘要:
我国铅资源逐渐匮乏,如何从玻璃粉等废品中高效回收铅日益受到重视。研究采用浸出-置换的方法对高铅玻璃粉进行处理,考察了浸出温度等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浓度为5mol / L,浸出液固比为4:1,浸出温度为95℃,浸出时间为2h的最佳条件下,可获得铅浸出率为84.32%的指标,采用分批添加锌粉的方式,可使浸出液中铅的置换率达到99.28%。研究对缓解国内铅原料的供应有重要意义。
铜钼浮选尾矿综合回收钨的选矿试验方案研究
严伟平, 陈晓青, 杨进忠, 毛益林, 廖祥文
2016, 37(4).
摘要(658) PDF(371)
摘要:
某铜钼矿浮选后的尾矿中钨以白钨矿、钼钙矿形式存在,含钨品位仅0.082%。根据尾矿的矿石性质,试验探索了联合工艺磁选-浮选流程、磁选-重选流程对钨矿物回收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磁重联合流程能有效的回收钨矿物,可获得钨精矿含钨品位36.13%,钨回收率60.29%的良好指标。实现了对该尾矿中钨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
分析与鉴定
马钢桃冲选厂二段中磁改造及工艺参数优化
王文胜
2016, 37(4).
摘要(460) PDF(332)
摘要:
分析了桃冲选厂流程特点和二段扫选中磁机参数存在的缺陷,通过采用改进磁系特性、提高分选区平均场强、调整分选时间等措施,使选矿回收率和选别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