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2020、2021科技版)收录期刊
  • SCOPUS, DOAJ, EBSCO, JST, CA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2期

矿物加工综合利用技术专题
新型低温捕收剂DGT-P对齐大山铁矿石的反浮选应用研究
谷晓恬, 朱一民, 刘杰, 韩跃新, 马玉宁
2023, 44(2): 1-6.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01
摘要(104) HTML(14) PDF(23)
摘要:
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新型组合型捕收剂DGT-P体系下,针对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的混合磁选精矿进行了浮选实验研究,确定了较佳的药剂制度,并考查了浮选效率。在矿浆温度20 ℃、pH值=10.0、捕收剂DGT-P用量800 g/t、抑制剂玉米淀粉用量1200 g/t、不添加活化剂的条件下,经过 “一粗一精一扫”的浮选闭路实验,针对铁品位为48.22%的浮选给矿,可获得精矿铁品位69.23%及铁回收率91.52%的良好浮选指标。本研究表明新型低温捕收剂DGT-P是一种高效、选择性高的低温浮选捕收剂,该药剂的推广与应用将会有效解决我国铁矿阴离子反浮选过程中能源浪费问题。
低品位高硅铝土矿静态焙烧溶出
马长喜, 夏飞龙, 张姗姗, 张强
2023, 44(2): 7-12.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02
摘要(47) HTML(19) PDF(11)
摘要:
针对低品位高硅铝土矿溶出性能差,本文采用低温静态焙烧溶出工艺,考查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矿石粒径对氧化铝溶出效果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矿石含铝主要物相为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其在焙烧过程中分解温度为515 ℃。经过焙烧后,矿石结构变为疏松孔洞及沟壑结构。在焙烧温度600 ℃、焙烧时间90 s、矿石粒径150 μm条件下,氧化铝相对溶出率最优,较原矿提高7.57%达到了97.88%。焙烧矿氧化铝溶出限制性环节为内扩散,其表观活化能为44.72 kJ/mol。
高铁锌焙砂浸出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王之宇, 郭家林, 何悦
2023, 44(2): 13-16, 23.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03
摘要(67) HTML(12) PDF(10)
摘要:
高铁锌焙砂在浸出Zn的同时Fe也被大量浸出,对后续生产造成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以陕西某公司高铁锌焙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初始酸度、浸出温度、固液比等进行研究,分析Zn和Fe浸出率的影响因素,对浸出工艺进行优化,以达到提高Zn的浸出率,降低Fe的浸出率的目的。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不同的浸出体系中,温度对焙砂中Zn和Fe浸出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当硫酸用量不足时,温度对Zn和Fe的浸出无明显影响,当硫酸过量时,温度会影响Zn和Fe的浸出,对Fe的影响尤为明显。初始酸度90 g/L、浸出温度60 ℃、固液比10∶1、搅拌速度600 r/min为较为理想的浸出条件。
解钾JX-10菌的筛选及解钾工艺
薛永萍, 肖春桥, 张琰图, 池汝安
2023, 44(2): 17-23.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04
摘要(57) HTML(14) PDF(6)
摘要:
本文从一钾长石矿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了6株高效解钾细菌。其中命名为JX-10的菌株分离于矿区茼蒿根系土壤,经基因测序鉴定为Bacillus sp.,与KT981886菌相似度高到99.72%。同时就培养时间、温度及转速等解钾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JX-10菌株具有分解钾长石矿物的能力。其较佳解钾工艺条件为:培养温度28 ℃、时间10 d,转速160 r/min,培养基pH值为 5.0,钾长石浓度2 g/L,粒度0.03 mm,接种量25%,硫酸铵浓度0.2 g/L。在较佳工艺条件下,溶液中可溶性钾离子含量可达23.32 mg/L,浸出率为8.36%。
云南某铅锌矿一段磨矿介质优化
杨芳, 朱从杰, 谢峰, 李博, 李秀
2023, 44(2): 24-27.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05
摘要(32) HTML(8) PDF(9)
摘要:
对云南某铅锌矿石测定原矿力学性质、粒度组成并通过磨矿介质的对比实验来解决其一段球磨机处理量偏低、细度不达标、产品粒度组成不合理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矿石属于中硬偏软矿石,软硬分布不均匀,容重和韧性都偏高;控制工艺参数与现场接近,磨矿细度为-0.074 mm 65%时效果较佳;采用Φ80mm:Φ60mm:Φ40mm :Φ30mm =20:25:25:30钢球方案能提高磨矿效率和磨矿细度,同时降低过磨粒级含量。
高纯磷铁电硅热法制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林保全, 庞建明, 宋耀欣, 李石稳, 岳锦涛
2023, 44(2): 28-32, 40.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06
摘要(55) HTML(10) PDF(7)
摘要:
本研究以磷矿石和铁粉为原料,工业硅为还原剂,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冶炼温度、保温时间、配硅系数对磷铁合金产品中C含量、Ti含量、P含量以及P组分收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得磷铁合金中C含量均低于0.043%,Ti含量均低于0.036%。各因素对P含量以及P组分收得率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配硅系数>冶炼温度>保温时间。电硅热法制备低C低Ti高纯磷铁合金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冶炼温度1390 ℃,保温时间60 min,配硅系数1.2。此条件下磷铁合金成分为C含量0.010%,Ti含量0.036%,P含量27.78%,P组分收得率为96.49%。
蛇纹石酸浸淋洗液中硫酸镁的溶析结晶优化
彭祥玉, 刘文宝, 刘文刚, 王振, 于茜
2023, 44(2): 33-40.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07
摘要(53) HTML(15) PDF(8)
摘要:
为了充分的利用我国含镁非金属矿资源,提高蛇纹石中所含镁资源的综合回收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在常温常压下从蛇纹石矿淋洗液中富集镁元素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了溶析结晶法对蛇纹石酸浸淋洗液中的镁进行回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条件,明确较佳的结晶工艺条件。研究过程中考查了结晶温度、结晶时间以及溶析剂无水乙醇用量对硫酸镁结晶析出的影响及主要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由研究结果可得较佳的优化条件为:结晶时间为97 min,结晶温度为18 °C,无水乙醇用量为68 mL,该条件下硫酸镁的析出率可达93.52%,与回归方程模型的预测值相吻合。同时通过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分析,更加直观反映了各个因素对硫酸镁析出率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无水乙醇用量显著影响硫酸镁的析出,结晶温度影响较小,无水乙醇用量与结晶温度及时间的交互作用都比较显著。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结晶产物为棒条状的六水硫酸镁,符合国内Ⅳ类MgSO4·nH2O产品的生产要求。
强化调浆技术及设备在西藏甲玛某选矿厂的应用
达娃卓玛, 刘子龙, 解钊, 李磊, 益西康卓, 袁喜振
2023, 44(2): 41-44, 51.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08
摘要(63) HTML(18) PDF(7)
摘要:
针对传统轴流型调浆搅拌槽剪切能力不足,西藏甲玛某选矿厂采用了强化调浆技术及设备(调浆改质机),使矿浆中矿物颗粒与浮选药剂充分接触并混合。实验室对比实验可知,适当地提高浮选前搅拌调浆的转速及适当地延长浮选前搅拌调浆的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浮选回收率。生产指标对比表明,在两个系列处理相同矿石,同时保持相同浓度、细度、药剂制度及流程的情况下,使用该设备的系列Cu、Au、Ag、Mo回收率比不使用的系列分别高0.53%、3.92%、1.04%及6.25%。该设备强化了叶轮剪切作用,增加了药剂与矿物颗粒的碰撞机会,充分发挥了药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选矿指标。
羧酸对低阶煤泥浮选的促进作用研究
王晖, 李志红, 樊民强, 高建川
2023, 44(2): 45-51.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09
摘要(23) HTML(4) PDF(4)
摘要:
低阶煤表面含氧量高,表面疏水性差,柴油难以在煤表面高效吸附,药剂消耗量大,浮选效果不理想。将柴油与羧酸类的油酸、月桂酸、正癸酸、正辛酸复配对大同侏罗纪低阶煤进行浮选实验,基于煤样的表面性质对复配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正辛酸外,油酸、月桂酸、正癸酸的加入均会有效提高实验的浮选效果,油酸、月桂酸的提升效果最明显,相比于单独使用柴油在达到同等的浮选效果时节油率可达50%。此外油酸、月桂酸的加入可有效增加煤样表面的接触角,使煤样更疏水,正癸酸的效果弱于油酸与月桂酸。10%质量分数的四种羧酸与柴油的复配药剂中以油酸的复配药剂在矿浆中的分散粒径最小,月桂酸次之;且通过XPS分析,发现油酸的加入可有效增加煤样的C-C,C-H疏水性含氧官能团,降低C-O亲水性含氧官能团。药剂的分散性有效改善以及药剂作用后煤样的亲水性减弱,疏水性增强使浮选效果得到提升。
褐铁矿磁化焙烧过程回转窑内温度场数值模拟
王明华, 李双, 吕晓宏, 张朔达, 宫振宇, 娄太平
2023, 44(2): 52-55, 80.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10
摘要(12) HTML(3) PDF(5)
摘要:
回转窑是一种重要的加热用工业大型设备,测定和计算其内部的热量、温度分布对于合理设计转窑以及运行过程中物料的流量、加热温度等工艺参数的设定,以期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褐铁矿在回转窑内部还原焙烧过程中热量、燃气温度、物料温度、窑壁温度随窑长的变化,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较一致,对于理解热量以及温度的分布规律,合理安排烟气燃烧和物料分布的工艺参数具有一定意义。
细粒赤铁矿精矿沉降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胡宗岗, 芦川, 张芹
2023, 44(2): 56-62.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11
摘要(23) HTML(4) PDF(5)
摘要:
本文以细粒赤铁矿精矿作为研究对象,为探究铁精矿在实际生产浓密脱水阶段产生的浓密池溢流损失严重等问题,通过澄清层分界面平均沉降速度、上清液浊度和单位沉降面积等研究指标,考查细粒赤铁矿精矿的入料浓度、絮凝剂分子量、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等因素对细粒赤铁矿精矿絮凝沉降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探究细粒赤铁矿精矿絮凝沉降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借助SPSS26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对平均沉降速度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入料浓度>絮凝剂分子量;对上清液浊度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入料浓度>絮凝剂分子量;对单位沉降面积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絮凝剂溶液浓度>入料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分子量。综合考虑,在本实验中细粒赤铁矿精矿絮凝沉降效果较优条件为:絮凝剂分子量为1500万、入料浓度为10%、絮凝剂单耗为60 g/t、絮凝剂溶液浓度为0.10%。
广西某低品位金矿氰化浸出助浸剂实验研究
苑林松, 代淑娟, 苏馨, 余鑫, 岳翔, 刘春琦
2023, 44(2): 63-69.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12
摘要(16) HTML(6) PDF(4)
摘要:
广西某低品位金矿石含金量为1.29 g/t,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有色金属铜、铅、锌等及有害元素砷的含量极低。对该矿石进行氰化浸金实验研究,分别考查磨矿细度、溶液pH值、氰化物用量、搅拌转速、浸出时间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通过单矿物氰化助浸实验,确定多种助浸效果较好的助浸剂,并按同一比例混合,获得了三种新型助浸剂A、B、C;针对广西某低品位金矿石,进行氰化浸出助浸实验。结果表明,矿样细度-0.074 mm 93.27%,溶液pH值为10.5,氰化钾用量为4 kg/t,搅拌转速为1500 r/min,浸出时间为24 h的实验条件下,金的浸出率为92.58%;而氰化钾用量减少至3 kg/t,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新型助浸剂A浸出18 h后,金的浸出率可达93%。新型助浸剂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金的浸出率,同时将氰化物的损耗降低了25%,浸出时间缩短了6 h以上。
贵州某钡渣盐酸浸出回收钡离子实验研究
李德伟, 代文治, 李杰, 李嘉欣, 聂光华
2023, 44(2): 70-74.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13
摘要(16) HTML(4) PDF(5)
摘要:
大量钡渣堆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对钡渣采用盐酸浸出,能有效回收钡渣中剩余可溶性钡盐,还能大大减少钡渣对环境的危害,是一种较好的利用钡渣的方法。本文通过实验,得出了较好的钡渣盐酸浸出条件,在钡渣磨矿细度为-0.074 mm 80%,盐酸浓度为3 mol/L,浸出固液比为1∶7,浸出时间为2 h,浸出温度为40 ℃,浸出搅拌速度480 r/min时,得到了较佳的钡离子浸出率,钡离子总浸出率达到了38.88%,仅考虑可溶性钡盐时,钡离子浸出率达到90.30%。
某低品位碳酸锰矿选矿实验对比研究
杨凯志, 胡真, 汪泰, 邹坚坚, 姚艳清
2023, 44(2): 75-80.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14
摘要(21) HTML(5) PDF(7)
摘要:
针对某低品位碳酸锰矿,开展了磁、重、浮选以及联合工艺选矿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磁选是处理该矿的较佳工艺流程,通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一次扫选、一次精选尾矿再磨磁选的实验流程,最终可获得锰品位21.04%,回收率75.55%的锰精矿产品,该实验研究为同类锰矿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某萤石矿选矿实验研究
李凤久, 孔亚然, 贾清梅
2023, 44(2): 81-86, 124.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15
摘要:
某石英型萤石矿CaF2含量45.684%,通过选矿实验确定了选别该矿石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提供了相关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磨矿细度为-0.074 mm 90%,用碳酸钠作调整剂,JK-3和水玻璃作组合抑制剂,YP-2作捕收剂,采用一粗五精一扫,精Ⅰ尾和扫Ⅰ精再选,中矿合并返回的闭路工艺,精矿CaF2品位为97.682%,回收率为91.87%。实验结果表明矿石中的主要有价矿物萤石得到了充分的回收,产品质量较高,指标较为理想,为选矿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双酯Gemini季铵盐在氟磷灰石与石英界面吸附行为的研究
戴建豪, 黄鹏, 黄高亮, 翁孝卿, 刘丹章, 赵李欣然
2023, 44(2): 87-93.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16
摘要(18) HTML(6) PDF(5)
摘要:
对自制双酯Gemini季铵盐进行表面张力测试,量子化学计算,以及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自制双酯Gemini季铵盐与十二胺盐酸盐(DDAH)相比,具有更低的CMC,更强的阳离子性,更大的分子电负性,并且在低浓度5×10-6mol/L时,双酯Gemini季铵盐对石英单矿物的浮选上浮率可以达到88.89%,磷灰石上浮率仅为4.04%。通过接触角测试、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双酯Gemini季铵盐在石英、磷矿界面上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相比磷灰石,双酯Gemini季铵盐更易于在石英表面吸附,可作为石英和氟磷灰石浮选分离的捕收剂。
弓长岭铁浮选尾矿浮选柱再选实验
靳雁琳, 赵通林, 张明泽
2023, 44(2): 94-99.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17
摘要(14) HTML(3) PDF(5)
摘要:
针对弓长岭赤铁矿的浮选尾矿进行了磨矿—强磁选—中磁选预选实验,预选获得的磁选粗精矿铁品位为41.71%,产率为33.62%,铁回收率为84.21%;对比了浮选柱及浮选机粗选两种浮选工艺流程对预选粗精矿提质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浮选柱较佳工作参数为给矿压力0.08 MPa、充气量0.05 m3/h。经过浮选柱和两台浮选机组成的一粗一精一扫流程闭路实验,可以获得再选精矿产率为18.89%,品位为65.29%,铁回收率为74.07%的技术指标,相比于单一浮选机工艺的浮选铁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0.27个百分点和2.61个百分点。
X射线分选技术在磷矿选矿中的应用研究
李艳, 余媛元, 童晓蕾, 刘浩然, 魏祥松
2023, 44(2): 100-105.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18
摘要(12) HTML(4) PDF(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磷矿选矿现状和问题,介绍了X射线分选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现状,对其在磷矿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数据分析。X射线分选技术是无水分选,工艺流程简单,可解决因磷矿石品位低选矿比高,重介质选矿介质消耗大,造成传统选矿方法成本高,同时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等问题。提出了提高磷矿X射线分选技术精准化的方法,并对该技术在磷矿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综合评述
我国金矿资源概况及选冶技术研究进展
邱曼, 黄学雄, 毛益林, 曾小波
2023, 44(2): 106-115.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19
摘要(16) HTML(6) PDF(13)
摘要: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山东、甘肃、新疆、内蒙古、河南和云南等6省区,主要为砂金、岩金和伴生金3种类型。我国金矿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但对外依存度较高,金消费大量依赖进口。加强国内金矿资源选冶技术攻关,实现其高效、合理开发,是保障金矿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金矿资源分布及概况,综述了金矿选矿工艺及选矿药剂研究现状、难处理金矿预处理工艺研究现状及湿法浸出工艺研究现状,阐述了金矿选冶技术的显著特点,以及其优点和局限性,展望了无氰浸出工艺和绿色高效的无氰浸出药剂将是难处理金矿石绿色提金的发展方向,为提金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澳大利亚锆矿产业发展及其产业政策分析
刘劲松, 高丽丽
2023, 44(2): 116-123.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20
摘要(12) HTML(5) PDF(8)
摘要:
锆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澳大利亚是全球锆资源的主要生产国。本文分析了澳大利亚锆矿产业发展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分析了澳大利亚锆矿产业政策。分析发现,澳大利亚拥有全球最大的锆矿石生产企业以及先进的工艺技术,锆矿产业发展形势较好,其对国际锆矿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此外,澳大利亚非常注重制定和实施锆矿产业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锆矿产业勘查政策、投资政策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这些产业政策在提高澳大利亚锆矿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最后,文章在启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方面促进我国锆矿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建议,即大力推进锆资源储量调查,努力提高选冶技术研究;加强海外战略性矿产布局,加快矿业“走出去”步伐;打造锆矿产业全产业链,促进我国锆矿产业健康发展等等。
黄铁矿浮选活化机理研究进展
李诗浩, 马强, 王龙, 杨旭
2023, 44(2): 124-130, 140.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21
摘要(14) HTML(10) PDF(6)
摘要:
黄铁矿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丰富的硫化矿之一,常与铅、锌、铜等价值较高的硫化矿共生。针对被高碱抑制的黄铁矿,常使用活化剂改善其可浮性,从而活化选硫,而活化剂对黄铁矿表面性质的影响是研究其作用机理的关键。本文详细阐述了黄铁矿晶体性质,包括其微观晶体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Mulliken布局、电化学性质等;以黄铁矿表面物种演变为切入点,介绍了表面杂质掺杂、空位缺陷和表面氧化对其可浮性的影响。综述了离子活化和活化药剂的作用机理:铜、铅离子活化会在黄铁矿表面形成吸附活性位点,促进捕收剂吸附;酸类活化剂会清除黄铁矿表面亲水沉淀和氧化产物;盐类活化剂则会与黄铁矿表面原子反应,改变黄铁矿表面性质和水化层结构,从而促进浮选。加强对活化剂作用过程中黄铁矿表面性质的观察、表征、精确计算和模拟,可为黄铁矿的高效清洁活化剂研发、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综合利用低品位氧化锌矿的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王吉凤, 付恒毅, 闫晓彤, 王鹏程, 王乐
2023, 44(2): 131-140.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22
摘要(11) HTML(5) PDF(6)
摘要:
最新的十四五计划提出,我国鼓励对伴生矿、低品位矿和尾矿等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是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实现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锌、铅等有价金属需求量的增加以及有限高品位锌矿资源的日益枯竭,综合回收利用中低品位氧化锌矿中的有价组分迫在眉睫。首先,本文从焙烧法和浸出法两个方面对低品位氧化锌矿资源综合利用的现有工艺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及成效进行了综述性分析,提出了各项工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综合利用低品位氧化锌矿及含锌废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对低品位氧化锌矿综合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尤其是微生物-化学联合工艺技术,因其具有既能实现有价组分的高效回收,又能实现经济效益、绿色环保双赢的特点,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高铁氧化锰矿综合利用现状及还原焙烧发展趋势
张汉泉, 张鹏飞, 许鑫
2023, 44(2): 141-149, 176.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23
摘要(25) HTML(8) PDF(4)
摘要:
锰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有色冶金、电池等领域。我国氧化锰矿大多数为高铁低锰的贫矿,冶炼前大多需要选矿预处理。常用工艺有高炉冶炼法、还原焙烧—浸出法、直接还原—浸出法。其中,还原焙烧—浸出工艺可以实现铁锰矿物的选择性分离,综合资源利用率高,但焙烧过程的能耗很大。对铁锰矿物同步还原反应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明确氧化铁矿物磁化还原与氧化锰预还原交互作用及同步还原规律、氧化锰和氧化铁矿矿相转变和晶型转变规律、还原过程中粘结物的矿物组成和粘结方式,为实现铁矿物和锰矿物低温还原,节约能源消耗提供理论依据。
铜造锍熔炼过程重金属烟尘特性及结瘤控制技术进展
谭少松, 马帅, 樊友奇, 朱金鑫, 陈世梁
2023, 44(2): 150-158.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24
摘要(15) HTML(4) PDF(4)
摘要:
造锍熔炼作为火法炼铜的核心工序之一,其处理过程产生携带有大量含Cu、Pb、Zn、As等有害重金属烟尘及高SO2浓度的高温烟气。工业上,受烟气系统各部位温度场和气氛改变的影响,烟尘性质会逐渐变化,并在重力和静电场作用下与烟气逐步分离。部分高温烟尘会粘附于上升烟道和余热锅炉内壁或换热管上,形成坚硬的结瘤物,造成锅炉换热效率降低、气流通道口截面减小等问题,增加了有害重金属烟尘的环境污染风险及连续化生产成本。因此,研究铜冶炼过程烟尘排放特性及粘结行为,开发新型烟尘结瘤控制技术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不同铜冶炼工艺中烟气处理系统各个阶段的烟尘及结瘤物物性特征,归纳解析其成分、物相变化规律及结瘤形成机理,对比分析了工业上现有结瘤控制技术现状,并做出评述及提出相关建议。
电解铝大修渣处置研究进展
董良民, 焦芬, 刘维, 蒋善钦, 王焕龙
2023, 44(2): 159-168.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25
摘要(17) HTML(7) PDF(4)
摘要:
大修渣作为电解铝行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含有大量的危害物质,如何对其无害化处理并高效回收其中有价值物质,是近些年铝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分析总结了大修渣的成分、危害及目前国内外电解铝大修渣处置的发展状况,并指出了我国电解铝行业危险废物处置的发展方向。
煤矸石混凝土性能与资源化应用研究评述
邓友生, 冯爱林, 孟丽青, 李龙, 章梦雨, 郑云方
2023, 44(2): 169-176.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26
摘要(11) HTML(5) PDF(7)
摘要:
煤矸石是一种煤炭共伴生矿物生产的副产品,属于大宗固废弃物,煤矸石混凝土是其资源化应用的重要实践。碳中和碳达峰要求各行业为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相应规划,在建筑材料资源化利用方面,将煤矸石用作集料研制高性能混凝土开始了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的新兴材料革新,同时将其作为不可或缺的低碳化资源处理的中坚力量能够为碳中和进程加速。国内外学者对煤矸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理论和实验研究,在改善煤矸石混凝土性能、工程实际应用及生产技术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基于不同地区煤矸石化学矿物特性和物理性质的差异性,阐述了煤矸石作为不同集料制备的煤矸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分析了煤矸石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目前研究局限性,展望了煤矸石作为集料制备新型混凝土在道路工程和建筑结构中的资源化应用前景,为煤矸石大宗化再生利用和煤矸石混凝土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有色金属选矿废水处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郑永兴, 黄宇松, 吕晋芳, 胡盘金, 包凌云
2023, 44(2): 177-183, 190.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27
摘要(10) HTML(3) PDF(8)
摘要:
有色金属选矿废水常呈酸性或碱性,含有大量以选矿残留药剂、悬浮物及金属离子为主的污染物。随着矿产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此类废水已成为矿山环境、水体及土壤污染的来源之一,若直接将其用于选矿工艺,各类污染物会损害选矿设备、影响选矿流程、降低精矿品质,故此类废水的综合处理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有色金属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阐述了近年有色金属选矿废水处理研究现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矿物材料
铁尾矿粉-硅粉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吴丽萍, 王军
2023, 44(2): 184-190.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28
摘要(20) HTML(7) PDF(5)
摘要:
将研磨后的铁尾矿粉末和硅粉分别按照3∶2和4∶1的比例制备了两种复合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进行浆体和混凝土试样的制备。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强度和耐久性分析对铁尾矿-硅粉复合矿物掺合料浆体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试样的水化反应放热量、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冻融耐久性均逐渐降低;且加入铁尾矿粉可使的硬化浆体试块孔隙结构变大,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冻融耐久性降低;但增加硅粉的掺量可以提高试样的水化反应强度,降低Ca(OH)2的含量,且硅粉水化反应生产的C-S-H凝胶也可以细化孔结构,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特性、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冻融耐久性;弥补铁尾矿粉对混凝土性能的负面影响。整体上,改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普通混凝土抗压强的85%以上,能满足工程要求。
添加石煤提钒尾渣对建筑用烧结砖性能的影响
张海玲
2023, 44(2): 191-196.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29
摘要:
本研究以石煤提钒尾渣为原料制备了建筑用烧结砖,研究了石煤提钒尾渣细度及添加量对制品抗压强度及吸水率的影响,采用XRD和SEM表征手段分析了石煤提钒尾渣添加量调控烧结砖相组成与显微结构的机理,检测了制品的抗冻融性与使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提高尾渣细度改善了样品的致密度与抗压强度,引入尾渣使样品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B3样品(尾渣:黏土:粉煤灰=30: 30: 40)经1150 oC烧成后,其抗压强度≥35 MPa,吸水率小于≤13%,综合性能满足《烧结普通砖》(GB/T 5101-2003)中Mu30的要求。XRD与SEM分析表明,添加15%~30%尾渣有利于生成液相,促进钙长石与钙黄长石的生成,晶粒与液相相互胶结,使制品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与致密度及较好的抗冻融性能。
矿粉和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工作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杨慧
2023, 44(2): 197-204.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30
摘要(15) HTML(4) PDF(6)
摘要:
为研究硅粉和铁尾矿改性混凝土的基本特性,分别用硅粉和铁尾矿粉按照0~20%的比例替代水泥和河砂,并通过力学和氯离子侵蚀实验获得硅粉和铁尾矿粉的较优替代比;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按照体积比为0~2%添加钢纤维、玄武岩纤维和剑麻纤维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随着硅粉和铁尾矿粉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硅粉和铁尾矿粉的较优替代比分别为15%和10%。三种纤维都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但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掺入硅粉5%以及10%的铁尾矿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但过多的铁尾矿粉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不利;玄武岩纤维比钢纤维和剑麻纤维能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SEM分析也获得相同的结论。
分析与鉴定
辽宁葫芦岛膨润土特性
印航, 高惠民, 任子杰, 管俊芳
2023, 44(2): 205-212, 224.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31
摘要(12) HTML(4) PDF(6)
摘要:
葫芦岛市位于锦西-哈尔套膨润土成矿带的最南端,为探究葫芦岛膨润土的特性,对葫芦岛的6个膨润土矿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试样的膨胀容、亚甲基蓝吸收量、阳离子交换容量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葫芦岛膨润土的表观特性、矿物组成、膨胀性能和阳离子交换性等性能进行了评价和表征。研究表明:葫芦岛膨润土矿均为钙基膨润土矿,总体质量较好,大部分膨润土的粒度均匀、自然白度较高,蒙脱石平均含量接近或高于70%。葫芦岛膨润土矿的石英、长石、方解石是主要脉石矿物,矿物组成比较简单,阳离子交换性能较好,在辽西地区膨润土矿中处于中上等地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然而,辽西膨润土普遍含有方石英,限制了产品的应用范围。
鞍山式铁尾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光谱反演
贾玉娜, 董元, 白洋, 刘暑明, 李孟倩
2023, 44(2): 213-218.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32
摘要(13) HTML(5) PDF(4)
摘要:
土壤中的铜浓度占比过高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探讨重金属铜含量反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唐山典型铁尾矿区43个土壤样品为例,同时测定土壤中铜的反射光谱和含量信息,经多种波谱变换后,通过相关性分析法(CA)和连续投影法(SPA)进行土壤铜含量的特征波段选取,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建立了铜含量的反演模型,得到多种光谱数据的反演成效。结果显示:二阶微分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其反演效果较好,CA-PLSR和SPA-MLR两种反演模型中,SPA-MLR的反演精度相对较准确;二阶微分光谱变换后的SPA-MLR模型在估算土壤铜含量方面更有优势。
四川党坝锂辉石矿床VIII号脉锂辉石矿物学特征
罗小龙, 蔡云华, 刘榆, 朱汇派, 谭华, 费光春
2023, 44(2): 219-224.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23.02.033
摘要(16) HTML(5) PDF(5)
摘要:
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测试手段对四川党坝锂辉石矿床VIII号脉锂辉石的矿物学特征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锂辉石是主要的矿石矿物,锂辉石晶体粒度较粗大,锂主要赋存于锂辉石中,伴生有铌、钽等有益组分。XRD和LA-ICP-MS分析显示,锂辉石的纯度很高(Li2O平均含量7.84%),晶胞参数略小于标准卡片的晶胞参数。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锂辉石中SiO2含量较高(65.62%~65.82%),含有少量的Fe和Mn等杂质。矿石中Li2O含量达到1.33%。综合分析该锂矿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